禅宗智慧与改变的觉察(一次OH卡教练私课的启发)

在禅宗历史上,有一则非常著名的故事。五祖弘忍晚年,希望在弟子中挑选出真正可以继承衣钵的人。他请大家各自写下一首“偈子”(jì zǐ,禅宗中用以表达修行体悟的诗句),以展示他们对佛法的领悟。

神秀是最被看好的上座弟子,他写道:

身是菩提树,
心如明镜台。
时时勤拂拭,
勿使惹尘埃。

这首偈子讲的是:我们要像照顾菩提树一样,不断清理、擦拭内心的“明镜”,努力修正自我,防止“尘埃”(烦恼、杂念)污染本性。这是一种循序渐进、不断自我完善的修行方式。

然而,慧能的偈子却带来截然不同的顿悟:

菩提本无树,
明镜亦非台。
本来无一物,
何处惹尘埃。

慧能指出,所有执着本就是虚幻,本无“尘埃”可拂,本性清净,何需不断修正?

OH卡“Change”带来的洞见

最近,我在带领一位私教学员用OH卡做觉察练习时,切身体会到这则公案的现实意义。

她抽到“Change”这张卡,说出了自己想要改变的地方。她的直觉反应,恰如神秀的偈子:“我要努力修正自己,不让‘尘埃’沾染。”她非常认真地想把自己变得“更好”。

听完她的分享,我想起了慧能的“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”。于是我顺势问她:

“如果你提出的这个答案,其实正是你最希望改变的呢?”

她愣住了一下,随即眼里闪现出光芒。那一刻,她意识到,自己真正渴望的改变,并不是继续“擦拭”自己、否定自己,而是勇敢地看见和接纳内心深处那个真实的自己。

从“勤拂拭”到“本来无一物”

我们很多人习惯性地想要修正和完善自己,仿佛只有不断擦拭“尘埃”,才能拥有更好的自己。但其实,真正的觉察,不只是“修正”,更是发现和允许内在真正的声音被看见、被接纳。

也许你最想要的答案,早就在你心里。改变,并不是要把自己修正到完美,而是看见、接受那个本来就很好的自己。

愿我们都能从“勤拂拭”的执念,走向“本来无一物”的自在。
这不仅是禅宗的智慧,也是OH卡带给我们的启示。

注:“偈子”(jì zǐ),是禅宗中用来表达修行体悟的诗句,常常用来点醒或启发。

如何理解“完美的爱”与“完美的白” —— 一个深层次的对比

0